北礁沉船遗址
北礁沉船遗址位于海南省中沙群岛办事处辖区永乐群岛北端,地理位置十分险要。自唐代起,它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近年来共发现十余处沉船遗迹,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中文名
- 北礁沉船遗址
- 外文名
- Wreck site of North reef
- 发现时间
- 1947年
- 地理位置
- 西沙群岛北礁东北礁盘上
- 重要发现
- 打捞到新莽至明清钱币400多公斤
- 级 别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所属国家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东西长
- 12.5公里
- 宽
- 4.6公里
建设沿革
北礁沉船遗址,位于海南省中沙群岛办事处辖区永乐群岛北端,西沙群岛北礁东北礁盘上。自唐代起,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中国经过四次西沙考古调查和水下文物发掘,共发现十余处沉船遗迹。
西沙群岛北礁东北礁盘,南距珊瑚岛32海里。渔民通称干豆。民国24年、民国36 年、1983年中国政府均公布为北礁。东西长12.5公里,宽4.6公里,椭圆形环礁,多水下礁滩,是西沙群岛北部航行险区。
1947年后,海南琼海渔民在此打捞到新莽至明清钱币400多公斤,以及铜锭、铜镜、铜剑鞘等大量文物。
2010年4月海南省文物考古部门与国家博物馆考古部共同开展西沙群岛北礁沉船遗址发掘和西沙群岛海域水下文物普查工作。该址现已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海底几只古沉船的发掘中,陶瓷器大部分是福建、江西、浙江等地生产,按照釉色分类主要有青白釉、青釉、褐釉和黑釉几种,器型主要为碗、盘、碟、盒、壶、盏、瓶、罐、瓮等。
西沙海域暗礁潜伏,浅滩横流。船队经过,稍有不慎,就会触礁沉没,或遇滩搁浅。因此,西沙海域古代沉船甚多。北礁3号沉船遗址考古采集标本内容丰富,尤以明代青花瓷最具代表性。其中,永乐和宣德年间瓷器数量极大,但大多数已经破损,完整器很少。永乐通宝钱全为麻绳串连,品相美丽如初,排列有序,没有磨损痕迹,应为未经市场流通的官府库钱。这充分说明,永乐年款的瓷器和钱币,应为郑和下西洋时,船队中遇险船只的遗存。
北礁沉船遗址对研究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具有重要意义,见证了中国与周边国家、民族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的历史。2006年北礁沉船遗址作为唐至清代的古遗址,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遗存
1947年后,海南琼海渔民在此打捞到新莽至明清钱币400多公斤,以及铜锭、铜镜、铜剑鞘等大量文物。从海底几只古沉船的发掘中,陶瓷器大部分是福建、江西、浙江等地生产,按照釉色分类主要有青白釉、青釉、褐釉和黑釉几种,器型主要为碗、盘、碟、盒、壶、盏、瓶、罐、瓮等。
文物保护
2010年4月海南省文物考古部门与国家博物馆考古部共同开展西沙群岛北礁沉船遗址发掘和西沙群岛海域水下文物普查工作。该址现已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主要任务是对西沙群岛北礁一处沉船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并赴玉琢礁、晋卿岛、银屿、石岛一带海域进行水下考古调查,并对1—2处沉船遗址进行试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