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承启楼
首页 > 福建 > 龙岩  »  承启楼

承启楼

承启楼
承启楼,系土楼之王。 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高头乡高北村,据传从明崇祯年间破土奠基,至清康熙年间竣工,历世3代,阅时半个世纪,其规模巨大,造型奇特,古色古香,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1986年,中国邮电部发行了一套“中国民居”邮票,其中面值1元的福建民居就是一座环环相连的土楼,这座土楼就是如今闻名遐迩的承启楼,承启楼是一座城堡—— 一座家族之城。邮票是“国家的名片”,影响力十分深远,庞大的承启楼正是借助这方寸的邮票名扬四海。
1981年被收入中国名胜辞典,号称“土楼王”,与北京天坛、敦煌莫高窟等中国名胜一起竞放异彩。
中文名称
承启楼
外文名称
Chengqi Earth Building
地理位置
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开放时间
7:00-19:00
景点级别
国家AAAAA级景区
门票价格
50元
建议游玩时长
建议2小时
所属国家
中国
所属城市
福建省龙岩市

承启楼概要

依山傍水,面前是一片开阔的田野。这里有数十座大大小小、或圆或方的土楼,错落有致高低起伏,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土楼画卷。承启楼的楼名是今人江静波教授补题,楼门联是:“承前祖德勤和俭,启后子孙读与耕。”承启楼从明代崇祯年间破土奠基,到清代康熙48年(1709年)竣工。三代人经过八十一年的努力奋斗,终于建成这座巨大的江姓家族之城。相传在建造过程中,凡是夯墙时间均为晴天,直到下墙枋出水后,天才下雨,承启楼人有感于老天相助,所以又把承启楼称作“天助楼”。
承启楼直径73米,走廊周长229.34米, 全楼为三圈一中心。外圈4层,高16.4米,每层设72个房间;第二圈二层,每层设40个房间;第三圈为单层,设32个房间,中心为祖堂,全楼共有400个房间,3个大门,2口水井。全楼住着60余户,400余人。三环主楼层层叠套,中心位置耸立着一座祖堂。

外楼

承启楼外环楼高四层,每层用抬梁式木构架镶嵌泥砖分隔成72开间;第一、二层外墙不开窗,只在内墙开一小窗,从天井采光;一层是灶房,二层是禾仓;三、四层是卧室;各层都有一条内向挑出的环形通道,并有四道楼梯,对称分布于楼内四个方向。第二环楼两层,每层40个房间,第三环楼为单层,有32个房间,中心是祖堂。三环楼就像三员大将紧紧守护着祖堂。这就是土楼大王的威仪,庄重而又壮观。
承启楼里保存着当年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等人的题匾数十个,最珍贵的莫过于楠木寿屏了。这件稀世奇珍是乾隆19年(1754年),承启楼创建者江集成次子江建镛7旬寿辰时,朝中尚书、京城太学士们合赠的。寿屏由12扇楠木板连接而成,雕刻面积达15.03平方米。正面中间雕刻一幅特大的《郭子仪拜寿图》,上下两边分别为《二十四孝图》和《四季图》,雕刻着从三公九卿、文武百官到凡夫俗子、平民百姓,凡187个人物,个个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特色

楼梯4部,400个房间。承启楼最多的时候住过80多户人家,800多人。
承启楼里有一副堂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宜注重人伦。”所描绘的正是一楼人和睦相处、其乐融融的动人情景。
承启楼以它高大、厚重、粗犷、雄伟的建筑风格和庭园院落端庄丽脱的造型艺术,融与如诗的山乡神韵,让无数参观者叹为观止,台湾小人国和深圳锦绣中华都有承启楼模型。1981年被收入中国名胜辞典,号称“土楼王”,与北京天坛、敦煌莫高窟等中国名胜一起竞放异彩。

建筑

坐落在高头乡高北村西北部。据族谱记载,该楼始建于明崇祯年间(1628-1644年),而后依次建造第二、三环和第四环,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落成。圆形土楼,坐北朝南,占地5376.17平方米。因夯筑该楼外环土墙时,天公作美,土墙未受雨水淋蚀,故又名“天助楼”。
全楼由4圈同心环形建筑组合而成,两面坡瓦屋顶,穿斗、抬梁混合式木构架,内通廊式。
外环为主楼,土木结构,高4层,直径73米。底层墙厚1.5米,四层墙厚0.9米。底层和二层不开窗,底层为厨房,二层为粮仓,三、四层为卧室。每层72开间,含门厅、梯间。除外墙和门厅、梯间的墙体以生土夯筑之外,厨房、卧室的隔墙均以土坯砖砌成。底层内通廊宽1.65米。二层以上挑梁向圆心延伸一米左右,构筑略低于栏杆的屋檐,屋檐下用杉木板按房间数分隔成一个个小储藏室;屋檐以青瓦盖面,上面可用干晾晒农作物。东、西面各有2道楼梯。正面、南面开一大门,条石门框。正面大门除了在门媚上镌刻楼名外,两边镌刻楹联:“承前祖德勤与俭,启后孙谋读与耕。”外环东、西两侧各开一个比正门小的侧门。第二环高2层,砖木结构,每层40开间。除正面和东、西两侧各以一个开间作为通道外,其余各间与前向的小庭院、青砖隔墙围合成小院落,院落的厅堂即二环的底层为客厅或饭厅,楼上为卧室;每个院落各开一门,与三环后侧的内通廊相通。院落后侧即外环底层的厨房,饭厅对面用青砖建浴室、卫生间、杂物间,高约1.8米。浴室、杂物间与外环以鹅卵石铺面的小庭院相隔,以若干大块、端方的青石板铺设通道。第三环单层,砖木结构,32开间。古代楼主既崇文重教,又不能让女子到楼外的学堂与男子一起读书,于是在此办私塾,并以此作为女子的书房。
第四环为祖堂,单层,比第三层稍低,使全楼形成外高内低、逐环递减、错落有致的格局。占地33.83平方米。后向的厅堂与正面两侧的孤形回廊围合成单层圆形屋,中为天井。祖堂歇山顶,雕粱画栋,正面对着大楼门,门面两侧饰绘画和精美的砖雕;厅堂东西两侧各设一小门与全楼东西走向的通道及外环东西面的两个边门相连。厅堂后向上方和前向屋檐下悬挂清代至20世纪80年代一些名人赠送给该楼的题匾;两侧两对石柱上镌刻警示子孙后代的楹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必太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宜重法人伦。”“天地人三盘,奥妙无穷;助人间为乐,造福万年。”由此可以见证楼主世代立家、做人的理念和曾经有过的辉煌。每逢重大节日,祖堂摆设的巨型围屏,即16世祖江馨轩71寿辰时的祝寿屏风,由12块组成,高2.72米,中间8块每块宽0.46米,两边每块宽0.47米,精雕细刻,金碧辉煌,古事人物栩栩如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千古流传的“二十四孝图”。屏中正面下半部分的“二十四孝图”取材于古代孝子的故事,工笔细腻、形象逼真、图文并茂、寓意深刻,充分体现了土楼客家人敬祖睦宗、孝顺父母的传统美德。围屏正面上半部分雕刻唐代著名人物郭子仪拜寿图,背面雕刻清代朝廷六部-及楼主亲戚的祝寿词,内容包括颂词与对后人的警语。此外,该围屏还雕刻许多珍禽花鸟。对楼主来说,该围屏在重大节庆时反复向族人展示,既是让大家分享艺术珍品,更是对全体族人进行传统美德的再教育。该楼环与环之间以鹅卵石砌天井相隔,以石砌廊道或小道相连。中轴线上和东西两侧的二、三环各有4个开间作为豁口;设主通道,外环3个门均可直通祖堂,其他方向亦有多条通道,但宽仅1米左右,而且必须沿着屋檐的走廊并经过主通道才能到达每一环或楼门、边门。因此有许多人形容该楼为迷宫,进去容易出来难。第二环与第三环之间的东面和西南面的天井各有一口水井,俗称阴阳井,各代表阳、阴,大小、深浅、水温、水质各不相同。
全楼按《易经》八卦进行布局,外环、二环、三环均分为8个卦。外环卦与卦之间的分界线最为明显,底层的内通廊以开有拱门的青砖墙相隔,造型精巧,古色古香。
楼外为石砌门坪。楼后为2级石砌护坎,高5米,护坎平台为东西走向的村道。学堂坐落在楼后东北面,与楼外环相距约20米,高2层,长方形,土木结构,占地约300平方米。
该楼人才辈出,自大楼落成迄今,先后40多人考中进士、举人、贡生,有80多个博士、大学生、科学家、教授、作家,其中有一户人家出了10个博士。
该楼为环数最多、规模最大的客家圆形土楼,鼎盛时期居住800余人,现仍居住300余人。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