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县野人洞
房县野人洞洞位于湖北“两山之间”(武当山、神农架、长江三峡)旅游黄金中段。交通便利,野人洞景点距离襄樊280公里,距十堰市130公里,距神农架木鱼127公里,距武当山155公里。 野人洞为天然石灰岩溶洞,1974年,当地农民殷洪发在此洞口与野人搏斗而得名(此人健在),是国家AAA级旅游区,现已开发洞长1980米,观赏面积2.1万平方米。整个溶洞共分上下两层,中间由人造百米天梯连接而成,天梯在国内众多溶洞里奇有,惊险刺激。洞内分为“三厅”(即擂鼓厅、天河厅、神龟厅)、“两宫”(即野人寝宫、洞内迷宫)、“一会”(即情人会)。洞内峰回路转,曲径通幽,景观布局疏密参差,钟乳石形象各异,姿态万千,或如仙、如佛、如兽、如林、惟妙惟肖。洞内四季恒温14摄氏度。
- 中文名称
- 房县野人洞
- 外文名称
- Savage Cave in Fangxian County
- 地理位置
- 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南部
- 气候类型
- 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 占地面积
- 2.1万平方米
- 开放时间
- 07:30~18:00
- 景点级别
- 国家AAAA景区
- 门票价格
- 75元
- 著名景点
- 即擂鼓厅、天河厅、神龟厅,野人寝宫、洞内迷宫、情人会
- 全 长
- 5公里
- 别 名
- 古洞 蝙蝠洞
景区简介
野人洞”命名的由来
野人洞,在房县老人称古洞。后来发现洞内有蝙蝠,又叫蝙蝠洞。1995年5月,时任十堰市委副书记的冯友仁同志在房县视察工作时,听说发现了溶洞,也亲自前往桥上乡视察,并拨款2万元作工程开发之用。在谈到蝙蝠洞名字时,冯说:“‘蝙蝠洞’的名字不好,桥上乡东边有个黑龙洞,这个就叫它‘白龙洞’吧。”因此,“白龙洞”的名字沿用了3年。
1998年11月21日,北京旅游专家王兴斌和市旅游局副局长李发平等人来房县视察,认为房县是野人的故乡,发现野人的次数最多,流传最广,流传的历史最久,直到现在仍是世界之谜,取名“野人洞”好。至此,定名为“野人洞”。
景区介绍
房县野人洞(谷)旅游区峡谷全长5公里,以山称奇,以水叫绝,青山与碧水映衬,飞瀑与流泉交织,原始古朴,秀色天成。野人谷与野人洞毗邻,山雄水美、谷幽峡险、古老的原始森林,成为自然博物馆。峡谷内有换彩峡、野浴滩、躲军洞、龙胆崖、瀑布群、野人睽谷、天绳攀崖、龙门顿开、绝壁城堡多处景点,房县野人洞(谷)旅游区是阳春赏花,盛夏避暑,金秋观景,隆冬咏雪的旅游胜地。
房县野人洞的发现及开发
野人洞坐落在桥上乡209国道边,距房县城26公里处的河对岸半岩中。河水长流不断,河边有一潜鱼洞,每年三月三以后发潮出鱼,用巴篓接台,多则六七十斤,少则一二十斤。每当这时,日夜都有人在潜鱼洞口守候。当夜深人静,天变下雨,就到野人洞休息。1972年全国掀起农业学大寨高潮,时任桥上区委书记的刘国龙在杜川村蹲点,因缺肥料,他听老农说蝙蝠屎肥效高,就安排会计廖新贵、副队长李文兵等8人去挖蝙蝠屎。每人带1只麻袋,两人1个手电筒和5斤柴油,做“高照灯”照路(高照灯是用1根竹杆,将中间竹节打通,只留一端不打通,灌上柴油,塞进棉绒点燃的火把、火炬,因其长,装的油多,所以照的远,照的时间长,亮度也大)。在洞内怕迷失方向,还砍了一捆树枝和粉笔做标记。
他们进洞一看,洞内像迷宫一样。因此,他们每走一二十丈放1根树枝,用粉笔在石壁上做一记号。走了约六七十丈,发现有8个卡子,最小的只能容一人爬行,他们叫它“狗爬洞”。过了“狗爬洞”,便是“二道堂”,这个堂很大且高,周围有金山、银山、石佛等景观,同时也发现了数以万计的蝙蝠绣成坨,大的有笸箩大小的脸盆大,地面上蝙蝠屎有—二尺厚。他们装好蝙蝠屎,吃罢干粮,好奇心决定他们继续往前探。过了“二道堂”,便是“仙人殿”、“佛爷岭”、“莲花盆”、“观音砚”、“仙人磨”等等,一直探到无底天坑才回转。
1994年5月召开了全县首次旅游工作会。会上,桥上乡副乡长付家宝谈了以上’情况。当年9月我们组织了4人探险队去桥上乡,因未找到洞口而无果。
1995年3月31日,我们又专程去桥上乡杜川村,找村长廖新贵,廖说要用手电筒等照明用具,需资金200元,我当即付给廖200元。在廖新贵的努力下,终于找到了洞口。
邹暇平是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在房县任科技副县长3年,对全县各方面比较了解。听我谈了桥上乡发现溶洞后,非常高兴,决定同我介卜起去探险,考察有无开发价值。于是,我们准备了3个停电宝、3个手电筒和1根30多米长的绳子,于4月3日驱车前往桥上乡。由桥上乡副乡长付家宝、杜川村村长廖新贵、村民廖新元、赵大前带路,探察了野人洞。
来到廖新贵等发现溶洞的地方,过河往山上爬300多米,在半山腰满是杂灌荆棘的岩壁上,我们发现了一个A字形洞口,高约六七米,宽三四米,站在洞口凉气袭人。我们牵着绳子,廖新贵在前,我第二,廖新元第三,邹副县长第四,付家宝第五,赵大前最后。沿洞口走三四米便是大厅,大厅约有30多平方米。走过大厅,向上爬约3米便是第一道卡子,左边是8米多高的钟乳石,状若擎天柱,右边是岩石,只能爬行通过。往前走约10来米是第二个卡子,这个卡子最长,约有7米,往上爬4米,不能转身,又往下爬4米。其他几个卡手只是低着头,弯着腰就可通过,唯有第八个卡子最难通过。从第七个卡子往下走‘两米;是一个只有30公分宽,高约70公分的洞,上边是坚硬的岩石,下边是黄泥,爬行时只能一只手在前,—只手在后,侧身爬过,双手双脚都用不上力,像蛇一样游动。
过了卡子,紧接着又爬两三米的黄泥坡,前后边的人都帮不上忙,这便是村民们叫的“狗爬洞”。柳暗花明又一村,过了8个卡子,就是溶洞奇观。我们在洞内探了3个多小时,发现大小溶洞共7个,尽头是一个黑咕隆咚,深不见底的天坑。整个洞子约有二二里长,真是令人大饱眼福。
1995年4月5日,我们向县委、县政府写出了要求开发野人洞的书面报告,引起了县领导的重视,要求我们组织有关人员进一步考察论证。6月19日,我们又邀请了县直和桥上乡有关人员对野人洞等景点进行了多方面的考察,于6月23日写出并向县委提交了开发野人洞的可行性论证报告。
1995年4月9日,桥上乡领导组织乡干部10多人进洞探察,进洞看后无不拍手叫好。乡企管会主任、矿产开发公司经理岳相均主动请战,向乡人民政府递交了将野人洞旅游景点划归矿产开发公司经营的申请报告。,桥上乡政府于1995年4月15日批复,同意矿产开发公司开发经营。同年4月16日,岳相均安排了一个6人的旅游开发施工队,租用20匹马力的柴油发电机组发电,给洞内照明,清除淤泥,扩宽洞内的8个卡子,历时1年,使8个卡子能弯着腰通过。后来因资金极度困难,被迫停工。
1995年8月,县委县政府组织有关领导再次考察了野人洞。大家一致认为有开发价值和开发前景,决定县乡联合开发野人洞,并成立了以彭承志为组长,王治安、杜德轩为副组长,孙希伟、袁超、张延贵等为开发领导小组,下设野人洞开发公司,同时协调开发资金31万元。由于种种原因,没能落实资金而搁浅。
1997年10月,以岳相均为首,联合12人组成股份合作开发公司,筹集资金3万多元,雇请15人的施工队,从1997年11月至1998年元月,共开挖土石方1500多方,使洞口至第八个卡子共长67米的通道达到高1.8米,宽1.2米标准。1998年6月,台胞李鸿儒先生支持资金1.6万元人民币,架通了溶洞内外的高低压线路。然而—两万元钱对于开发一个旅游景点如同杯水车薪,万般无奈中岳相均向十堰市政府发出了求援信。市政府批示市旅游局长李华山设法予以支持。
1998年8月12日,市旅游局局长李华山一行对野人洞进行了实地考察,同时,安排市旅游局副局长李发平找市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经理协商,多方努力,争取了2万元的无偿资金,修通了洞外的道路。
野人踪迹
湖北房县野人谷,野人洞野人寻踪
绿野寻踪应邀襄樊日报社游房县野人谷、野人洞探寻野人踪迹小时候就听过不少有关野人的传说,在神农架的原始森林里,不仅有着传说中的“白蛇”,还有没进化的“红毛野人”。据传当地的人进山都要在手腕上戴一副竹筒,如果遇见野人,就让它抓住双腕,以便寻找时机抽出双手逃生。襄樊还有一句俗话“xx是红毛野人”,来形容一个人厉害、野蛮、不通理。邻居有一个人,58年就在神农架林区工作,现已退休回来。他说:“当地人也有把野人叫‘人熊’的,我也远远的见过。
1976年,我国历史上第一支奇异动物——“野人”考察队在紧靠林区的房县成立后,还发过我一个对讲机,给考察队当过向导呢。”中国科学探险协会会员、奇异动物综合科考队队长张金星,独宿深山多年至今也没有揭开神农架“野人”之谜。我们对神奇的深山密林,从小就充满了向往。近来有幸参加襄樊日报社组织的野人谷、野人洞寻找野人足迹的活动,第一次来到了传说中野人出没的地方。6月上旬,乘大巴随自驾游车队经河口、谷城、保康,到了房县城南40公里处,一个叫杜川的地方。280公里路程,竟走了5个多小时,除了车队相互照应的原因外,沿途多处山体滑坡,路段修复也使行车欲快不能了。车上的导游比较活跃,不但解说沿途的景观,还不时的讲一些笑话、演唱歌曲。在导游的鼓动下,车厢里的游客竟相互拉起了歌来,而且还集体合唱了“解放区的天”“共产党好”“一条大河”等歌曲,真是和谐风气满车载,歌声伴作游客来。吃过午饭,乘车到野人谷的上谷口,从那里进入森林茂密的十里长峡。走进景区,清风扑面,神清气爽,一上午的路途疲劳顿时全消。崎岖的羊肠小道时而与悬崖栈道相连,时而与山涧小溪交错陪伴,泉边蜂飞蝶舞,林中小鸟歌唱,谷中遍地都是奇珍异木。这里有珍贵中药材,这里有南国的红豆杉,这里有千年的常青藤,更为罕见是,一株树上长着两种截然不同树叶,竟然是在他的同一枝干。这里的山泉也千姿百态,大小有异各具神韵。大的有“野人府”的泉水。顺着新开的山道上到山腰,一个高约五米,宽六、七米的山洞(据说野人曾住,景区取名“野人府”),洞内一片漆黑,清澈的泉水缓缓的流出,又流进对侧的,较之略小的山洞。走下山来,转过一个山崖,便见到一幅瀑布飞流直下,跌进深潭。导游告诉我们,这就是野人府流出的泉水。一路泉源随处可见,就连脚下的小路,也不时有涙涙的细水渗出。姿态各异瀑布,大一点的都取有名字,如:飞雪、龙须、川字、珍珠等等。欢快的小溪不拒大大小小的山泉。来势大的瀑布,请先落入潭底歇息,涓涓细流则直接融入小溪的怀抱。
美丽的小溪,时而潺潺的流淌,时而低声歌唱,当遇到阻拦她的顽石时,也会发出怒啸,冲击而下,锲而不舍的奔向远方。水,是山的命脉,而这甘甜的山泉,全靠森林绿野来酝酿。一路听着导游的解说,一路观赏,一路暇想……“看,山上有野人!”不知是谁叫声,把大家的注意力引到了山上。密林里,有两栖相距不远的人字形的茅草屋,有几个野人举着双手向我们“哦-嗷”的叫着。有人问导游:“是真的吗?”“自己看吧。”导游说。“野人穿着解放鞋呢!”不知是那个细心的人看出了破绽。原来是景区安排,在传说看见野人的地方,作秀而已。在野人谷出口的地方大坝高筑,小溪就在这里歇脚。大坝下游的地方,是她滋润的一遍生灵。游客乘船过高峡平湖而出,来不及回味,总觉得游兴未尽。应大家的要求,接着驱车参观野人洞。因为1974年当地农民在洞口遇到野人而取名。进得洞来,寒气袭人。洞内姿态万千的钟乳石,飞天的瀑布,流淌的泉水与国内其他地区溶洞的情景大同小异。唯有两层溶洞,高低百米相通,好像这座大山腹内全都溶空了似的。洞内依势打造的人工天梯,倒是国内罕有的奇景。该洞现在已开发近两千米,景观面积达两万多平方米,还没有全部开发。据当地人讲,传说该洞可直达四川,古时候曾有人走过。
洞中的景观,处处附和着野人的传说,我想,那尚没有开发的洞穴,野人可能走过,他们现在也可能正在暗处,偷偷的窥视着我们的入侵呢。由下而上观赏了洞内奇景,走出神府洞天,竟在悬崖峭壁之上。沿着开辟的石梯下得山来,我们又回到了人间。野人洞流出的泉水,轻轻地融进从大峡谷而来的河流,与之东去。半天的野人探寻,身心都与大自然融为了一体。青山绿水,白云蓝天,幽深溶洞,蒙蒙青烟,无我的境界在绿野升华。现在这里是国家的重点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林,保护自然,真是造福子孙,维系家园的金玉良策啊!当前,虽然学术界对“野人”是否存在至今仍有着不同的观点。但“野人”的故事已广为流传,慕名而来的游客和考察学者已不在少数。莽莽林海,愿你永远保持“野人”的不解之谜吧,因为这才是你魅力的所在!
相关词条
十堰市,房县,红毛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