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三峡风景名胜区
黄河三峡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中国恐龙之乡、彩陶之乡、花儿之乡、傩文化之乡。
黄河三峡风景名胜区位于甘肃省中部西南,临夏回族自治州北部永靖县境内,距省会兰州市44公里,西与青海接壤,东北与兰州相连,贴近欧亚大陆桥和兰青线,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素以刘家峡水电站、炳灵寺石窟闻名于世。黄河呈“S”形流经县域107公里,形成了炳灵峡、刘家峡、盐锅峡三大峡谷景观,构成了黄河三峡风景名胜区,总面积214平方公里。境内自然风光俊奇秀美,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古今文化交相辉映,是一处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旅游胜地。
- 中文名称
- 黄河三峡风景名胜区
- 地理位置
- 甘肃省中部西南
- 占地面积
- 1302平方千米
- 景点级别
-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 著名景点
- 炳灵寺石窟
发展历史
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炳灵寺石窟;有“黄河明珠”之称的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三座水电站,是我国水电事业的摇篮,2004年刘家峡水电站被列为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炳灵湖、太极湖、毛公湖是西北地区最大的人工淡水湖,水域面积达158平方公里,占景区面积的73.8%,形成了西北黄土高原特有的“高峡平湖”风光;有以炳灵石林为代表的丹霞地貌面积达30多平方公里,在我国西北地区十分罕见,被古人誉为“天下第一奇观”;太极岛是黄河中上游最大的人工湿地,灰鹤、白鹤、釉顶鹤等26种2万多只珍禽在这里栖息;境内挖掘出的恐龙足印群化石地质遗迹规模大,种类多,遗存完整,堪称世界之最,2001年国土资源部批准为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黄河两岸有遗存丰富灿烂的仰韶文化、齐家文化和辛甸文化,被称为“彩陶之乡”,出土的“彩陶王”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景区内花儿、傩舞、贤孝、财宝神等民俗和民间文艺多姿多彩、淳朴独特,被联合国非物质遗产保护组织列为“临夏花儿采集地”。
黄河三峡风景名胜区位于永靖县境内,由炳灵峡景区、刘家峡景区和盐锅峡景区组成。该景区人文景观丰富,自然风光秀美。
主要景点
刘家峡水库的炳灵湖是我国最大的高原人造湖之一,水面宽阔,水质优良。浩渺的湖水,像无际的绿绸荡漾在群山之中,画舫满笑语,白帆飘渔歌,景色集江南秀丽和高原雄浑于一体,是游人神往的旅游胜地。炳灵湖不仅是陇原水域最大、水质最优的水产养殖基地,也为水上竞技运动提供了理想的训练场地。炳灵湖被确定为国家皮划艇队训练基地。
在炳灵湖景区,众多的旅游景点星罗棋布。湖区北岸的白塔寺,是久负盛名的佛门圣地。浓郁藏文化神韵的白塔,耸立在碧水蓝天的大背景中,风姿风韵引人注目。沿洮河而上约5公里处的吧咪山,山峦如屏,山林连绵,山泉叮咚,山花迷人。这里有始建于明成化年间的吧咪山金花仙姑神庙和有关金花姑娘的美丽传说。相邻的松树岘,傲然矗立着金花姑娘“烧火棍”化成的百尺青松,与曲径幽深、楼阁处处的抱龙山构成了又一处步移景换的旅游胜地。
过洮河口,雄伟壮观的刘家峡大坝便在眼前。刘家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22.5万千瓦,是我国自行设计、自行施工、自行制造设备、自行安装、自行管理的百万千瓦级大型水电站。这座水电站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灌溉、防凌、养殖、水运、旅游等综合效益。大坝高147米,像一座四十多层的大楼,巍然矗立在黄河之上。厂房就在大坝之下、山体之中。五座发电机组日夜发出隆隆的歌唱。整座厂房像是一座童话中的神奇宫殿。若遇电站大坝泄洪时,站在刘家峡黄河大桥上,展现在眼前的是一道雄伟壮观的人工瀑布。黄河水从溢洪道倾泻而下,似从天上而来,惊涛拍岸。1995年5月,刘家峡水电站被中共甘肃省委命名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4年7月被国家旅游局列为全国首批工业旅游示范点。
龙汇山无疑是黄河三峡风景区的又一亮点。这里群山如涛,新松点翠,亭台楼宇隐约其间。“保护母亲河”行动的标志工程“读者林”就在山中。四周群山相携,黄河洮水交汇,水电站大坝相依,炳灵湖碧波连天。游人至此,无不赞叹。
在炳灵湖景区,众多的旅游景点星罗棋布。湖区北岸的白塔寺,是久负盛名的佛门圣地。浓郁藏文化神韵的白塔,耸立在碧水蓝天的大背景中,风姿风韵引人注目。沿洮河而上约5公里处的吧咪山,山峦如屏,山林连绵,山泉叮咚,山花迷人。这里有始建于明成化年间的吧咪山金花仙姑神庙和有关金花姑娘的美丽传说。相邻的松树岘,傲然矗立着金花姑娘“烧火棍”化成的百尺青松,与曲径幽深、楼阁处处的抱龙山构成了又一处步移景换的旅游胜地。
过洮河口,雄伟壮观的刘家峡大坝便在眼前。刘家峡水电站总装机容量122.5万千瓦,是我国自行设计、自行施工、自行制造设备、自行安装、自行管理的百万千瓦级大型水电站。这座水电站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灌溉、防凌、养殖、水运、旅游等综合效益。大坝高147米,像一座四十多层的大楼,巍然矗立在黄河之上。厂房就在大坝之下、山体之中。五座发电机组日夜发出隆隆的歌唱。整座厂房像是一座童话中的神奇宫殿。若遇电站大坝泄洪时,站在刘家峡黄河大桥上,展现在眼前的是一道雄伟壮观的人工瀑布。黄河水从溢洪道倾泻而下,似从天上而来,惊涛拍岸。1995年5月,刘家峡水电站被中共甘肃省委命名为全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4年7月被国家旅游局列为全国首批工业旅游示范点。
龙汇山无疑是黄河三峡风景区的又一亮点。这里群山如涛,新松点翠,亭台楼宇隐约其间。“保护母亲河”行动的标志工程“读者林”就在山中。四周群山相携,黄河洮水交汇,水电站大坝相依,炳灵湖碧波连天。游人至此,无不赞叹。
历史典故
黄河出刘家峡便转弯向西而去,又在盐锅峡大坝前形成了一个人造湖泊,因状如太极,故名太极湖。太极湖中有大小岛屿9个,岛上芦苇郁郁葱葱,栖息着天鹅、灰鹅等38种,2万多只候鸟,是甘肃著名的鸟岛。这是黄河上游最大的自然湿地,1995年1月被省上列为甘肃黄河三峡湿地自然保护区。太极岛总面积达4000亩,岛上芦苇荡有千亩之多。太极岛上碧水如镜,苇花如织,荷叶田田,枣林蓊郁,稻菽起浪,银鲤跃波红鸥翔集,构成了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
佛教名寺罗家洞位于黄河南岸,开凿在高崖绝壁之上。佛窟的崖口皆为悬空式檐阁,斗拱飞椽,十分壮观,相传为明朝初年尼泊尔王子来中国修炼、成佛的地方。太极湖西南岸的岗沟寺,林木茂密,山势雄奇。每年农历四月二、三日,不但香火兴隆,更有“花儿”歌会,引四乡群众来游。
沿太极湖顺流而下,黄河上游的另一颗明珠——盐锅峡水电站的卓越风姿又展现在眼前,它和刘家峡水电站一道,成为现代文明在黄河三峡的标志性景观。盐锅峡水电站始建于1958年9月,设计总装机容量为35.2万千瓦,1961年11月第一台机组发电。
在盐锅峡水电站上游相邻处的老虎口,有世界罕见的大规模恐龙足印化石群地质遗迹。这些恐龙足印化石形成于侏罗纪或早白垩纪时代,距今已有1.7亿年以上的历史,其规模之大、种类之多、保存之完好、清晰度之高、立体感之强、多层面出现,均为世界少有,其中有些样本个体,为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最大恐龙足印化石。恐龙足印形成的环境条件比较特殊,而恐龙足印化石的形态、排列方式和组合特征能够真实地反映恐龙的相当一部分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性。根据刘家峡恐龙足印化石群遗迹,专家认为,当时的环境应该是裸露于湖面之上的含有一定泥沙的湖滩,由于其裸露于地表,逐渐脱水,处于一种半湿半干的状态,当恐龙行走时,留下的脚印能够成形。留下这些足印的恐龙,分别属于巨型蜥脚恐龙、小型蜥脚恐龙和虚骨龙。
恐龙足印化石特征分三类。第一类足印呈椭圆形,有明显的趾印痕迹。该类中最大的一组足印后足长150厘米,宽120厘米,步幅375厘米,足印外侧间距345厘米,当时就几乎可以确定为是目前世界上已经发现的最大的一组恐龙足印化石。第二类足印后足呈截椎状,76×60厘米大小,前足足印为半圆状,49×40厘米大小。第三类足印呈三趾状,中趾最长,约25厘米,宽约6厘米,趾间的张开角度在30°~40°之间;足跟呈圆形,直径约10厘米,趾端为尖形,可能属食肉类恐龙的脚印。
刘家峡恐龙足印化石具有极高的科研和科普价值,也是非常罕见极其珍贵的自然景观。2001年11月被甘肃省政府批准建立“刘家峡白垩纪恐龙足印群省级自然保护区”。2002年2月28日被列为第二批国家地质公园。2005年10月,甘肃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揭碑开园。恐龙足印化石群,为黄河三峡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黄河三峡,不但有无限的风光,而且文化遗存丰富多彩。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黄河三峡深厚宏博的文化底蕴。仰韶文化、齐家文化、马家窑文化遗址遍布黄河两岸。境内汉唐古城,名载史册。长城、烽火台、古渡口仍辉映着黄河浪涛。被誉为戏剧“活化石”的傩舞,在西部高原独树一帜的民歌“花儿”,以及盛行的秧歌曲、贤孝等民间曲艺艺术,是绽放的一朵朵艺术奇葩。2004年3月,这里被列为联合国民歌考察基地。又由于中原农业文化、高原牧业文化,以及西域佛教文化相互影响融合,使这里的文化姿态更加多彩,从而又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地方民族风情。
美丽的黄河三峡因其特有的风情神韵,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得天独厚的山水风光,而成为一处独具特色的旅游风景区。
佛教名寺罗家洞位于黄河南岸,开凿在高崖绝壁之上。佛窟的崖口皆为悬空式檐阁,斗拱飞椽,十分壮观,相传为明朝初年尼泊尔王子来中国修炼、成佛的地方。太极湖西南岸的岗沟寺,林木茂密,山势雄奇。每年农历四月二、三日,不但香火兴隆,更有“花儿”歌会,引四乡群众来游。
沿太极湖顺流而下,黄河上游的另一颗明珠——盐锅峡水电站的卓越风姿又展现在眼前,它和刘家峡水电站一道,成为现代文明在黄河三峡的标志性景观。盐锅峡水电站始建于1958年9月,设计总装机容量为35.2万千瓦,1961年11月第一台机组发电。
在盐锅峡水电站上游相邻处的老虎口,有世界罕见的大规模恐龙足印化石群地质遗迹。这些恐龙足印化石形成于侏罗纪或早白垩纪时代,距今已有1.7亿年以上的历史,其规模之大、种类之多、保存之完好、清晰度之高、立体感之强、多层面出现,均为世界少有,其中有些样本个体,为世界上目前发现的最大恐龙足印化石。恐龙足印形成的环境条件比较特殊,而恐龙足印化石的形态、排列方式和组合特征能够真实地反映恐龙的相当一部分生理特征和生活习性。根据刘家峡恐龙足印化石群遗迹,专家认为,当时的环境应该是裸露于湖面之上的含有一定泥沙的湖滩,由于其裸露于地表,逐渐脱水,处于一种半湿半干的状态,当恐龙行走时,留下的脚印能够成形。留下这些足印的恐龙,分别属于巨型蜥脚恐龙、小型蜥脚恐龙和虚骨龙。
恐龙足印化石特征分三类。第一类足印呈椭圆形,有明显的趾印痕迹。该类中最大的一组足印后足长150厘米,宽120厘米,步幅375厘米,足印外侧间距345厘米,当时就几乎可以确定为是目前世界上已经发现的最大的一组恐龙足印化石。第二类足印后足呈截椎状,76×60厘米大小,前足足印为半圆状,49×40厘米大小。第三类足印呈三趾状,中趾最长,约25厘米,宽约6厘米,趾间的张开角度在30°~40°之间;足跟呈圆形,直径约10厘米,趾端为尖形,可能属食肉类恐龙的脚印。
刘家峡恐龙足印化石具有极高的科研和科普价值,也是非常罕见极其珍贵的自然景观。2001年11月被甘肃省政府批准建立“刘家峡白垩纪恐龙足印群省级自然保护区”。2002年2月28日被列为第二批国家地质公园。2005年10月,甘肃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揭碑开园。恐龙足印化石群,为黄河三峡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黄河三峡,不但有无限的风光,而且文化遗存丰富多彩。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黄河三峡深厚宏博的文化底蕴。仰韶文化、齐家文化、马家窑文化遗址遍布黄河两岸。境内汉唐古城,名载史册。长城、烽火台、古渡口仍辉映着黄河浪涛。被誉为戏剧“活化石”的傩舞,在西部高原独树一帜的民歌“花儿”,以及盛行的秧歌曲、贤孝等民间曲艺艺术,是绽放的一朵朵艺术奇葩。2004年3月,这里被列为联合国民歌考察基地。又由于中原农业文化、高原牧业文化,以及西域佛教文化相互影响融合,使这里的文化姿态更加多彩,从而又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地方民族风情。
美丽的黄河三峡因其特有的风情神韵,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得天独厚的山水风光,而成为一处独具特色的旅游风景区。